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欢迎您! 
师大首页 师资队伍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背景:
阅读新闻

马来平教授与内蒙师大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师生座谈

[日期:2019-05-24]

5月23日上午,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政府参事、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马来平教授应邀赴以明清科技史研究为特色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与该院师生就“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刘兵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院长咏梅教授、郭世荣教授、代钦教授、仪德刚教授、聂馥玲教授等10多位专家学者、全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和一些其他学院师生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

马来平教授做了以“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发言。他谈到了自己从事科学与儒学关系研究的缘起和初衷。他说,之所以选择西学东渐中儒学与科学关系的研究作为研究方向,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其一,纠正儒学与科学“相斥论”,理清科学与文化的关系,为儒学正名,为弘扬传统文化扫清障碍。其二,儒学作为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考察它与科学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将显著扩展人们关于科学的文化功能和科学发展的文化条件等方面的认识,同时有利于促进科技哲学的学科建设。其三,明末至民初是三千年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终结而实现近代转型的时期。既包括中国古代科学命运的转折,也包括儒学的近代转型。这使得西学东渐中科学与儒学的关系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现代科学与儒学关系的开端,深藏着现代科学与儒学关系的萌芽。

随后,马来平教授对多年来开展此项研究的收获进行了回顾。一是阐发了西学东渐尤其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科学与儒学关系研究的若干方法论。提出:①注意科学、儒学、基督教之间的的互动关系。②注意西方科学对包含在儒学中的中国传统科学的影响。③把握住西学东渐的主线。④以科学译著的文本研究为基础。在研究范围上,既要考虑科学对儒学的影响(儒学在知识点,理论内容,基本观念三方面受到影响并发生变化),也要考虑儒学对科学的欢迎与拒斥,同化与建构。二是初步论证了科学与儒学的相容性和协调发展。从事实上看,在古代,中国传统科学主要包容于儒学并以其实用性服务于儒家政治道德目标;在近代,不但西方科学始终藉“格物穷理”名义在中国传播,而且儒学的主要流派都积极欢迎和运用西方科技,进而对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现代,科学是儒学的现代化坐标,儒学则是消弭科技负面后果、提高科学家道德境界的思想资源。从理论上看,儒学是高度发达的价值系统,与科学是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所以具有相容性质的科学与儒学是可以协调发展的。三是就儒学人文资源的现代价值做了若干探讨。例如,格物致知思想是儒学内部生长出来的科学基因;薛凤祚“熔各方之材质,入吾学之范型”,反对拘守中国传统科学,要求“折衷众论,求归一是”的开放模式完全可以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方针;讨论了中国传统认识方式的变革等等。四是开辟科技儒学研究新方向。比如近代西方科学传入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形成近代西方科学,如何处理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都是科技儒学需要研究的问题。五是进行了西学东渐中若干关键人物的个案研究。在实践层面,2010年举办“全国首届薛凤祚学术思想研讨会”,出版《中西文化会通先驱》论文集;2014年举办“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的命运”专题沙龙,2015年举办“儒学促进科学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专题沙龙,两次沙龙均出版了论文集。本项研究指导了10余篇博士论文与20余篇硕士论文。这些工作意味着西学东渐科学与儒学关系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而且培养了一支生机勃勃的后备力量。

最后,马来平教授对西学东渐中科学与儒学关系研究做了展望。厘清科学与儒学的关系,为儒学正名、树立文化自信,可谓荆棘丛生,任重道远。“相斥论”和“无关论”影响广大,根深蒂固。马教授就一些争议问题做了简要回应。“不需要科学论”是因为其没有注意到原始儒学与宋明理学的区别,而且宋明理学没有绝对主张不需要科学;“轻视科学论”视科学为“奇技淫巧”,但中国古代的“淫巧”是指无益于民生日用,供少数人耳目之娱者。除老庄外,其他各派都不排斥生产技术;“阻碍科学论”是一种文化决定论,是不合逻辑的。西方近代科学产生的原因很多,文化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而且中国、印度和阿拉伯文明都对其做出过杰出贡献;“儒学只注重形而上的维度而与科学形而下的维度无关”也不成立。对儒学而言,哲学只是其中一部分,儒学还包括文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等。而且任何具体的形而上都以特定的形而下为基础,任何具体的形而下都包含特定的形而上;“天人合一思想不能形成主观客观二元论从而压抑了科学。”这个观点没有考虑到“天”并非仅指自然。天人合一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由思想,明末清初时期儒家大致承认对外物认识的独立地位,承认主客二分;对于乾嘉学派考据学和科学的关系方面,马教授认为乾嘉学派使用的归纳和演绎方法较之前有了质的区别,突出体现在程式化程度提高,有了强大的“小学”方法的配合,并运用了数学上的公理化方法、比例、统计方法等。通过编撰《四库全书》和《律历渊源》对西方科学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时期的儒学甚至将自然科学置于自己的工具性地位,因此这个时期科学与儒学关系的互动表现得格外充分和典型。而且中国传统科学变化的本质不是转型,而是汇入世界科学的主流。

随后,内蒙古师范大学师生围绕马来平教授的主题发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马教授通过凝练的语言,严谨的论证,将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研究硕果传达给了在座的师生,并且对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一一回应,使听众受益良多。

问1:西学东渐过程中,特别是清末,中西交流中有很多战争,中西文化平等交流这种说法是否全面?

答:本主题发言主要讲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这一时期基本是和平的。如果研究清末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需要考虑战争因素。中西文化各有所长,并没有高低之分,即便是以西方近代科学眼观来看也是如此。

问2:从科学与儒学关系入手,能不能得出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方面的结论?非儒学,儒学与西学会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非儒学同样以不同形式与西学进行会通。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先做科学与儒学关系研究,如果全面回答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需要专题研究科学与佛学、科学与道教,等等。

问3:本主题发言主要关注科学和儒学的理论层面,只做理论层面的研究够不够?

答:不够。科学和儒学都需要在知识点,理论内容,基本观念等方面加以关注,更需要在不同流派、不同学科,甚至人物、作品、学科体系等等方面下功夫,并且已经做了一些,以后会做主题发言专门论述。

听众评论:对本主题发言很感兴趣,受益匪浅。本单位是科学史单位,以内史为主,本主题发言主要是科技哲学性质,关涉外史比较多。内史和外史的结合非常必要,科技史和科技哲学的相互借鉴势在必行,在保持各自学科独立性基础上,吸收对方优势,会更好的促进本学科发展。

裴嘉林 宋芝业(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