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欢迎您! 
师大首页 师资队伍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背景:
阅读新闻

《中日科技术语交流述略》讲座圆满举办

[日期:2022-03-28]

2022年3月26日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邀请日本关西大学沈国威教授进行题为中日科技术语交流述略——讲科学的词汇基础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聂馥玲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和学界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讲座

沈国威教授是日本关西大学外语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日本文部省COE项目"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基地"担当教授。1978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日语系,1979年进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毕业后在北京语言学院工作。1985年作为国费留学生日本留学,先后在大阪外国语大学、大阪大学深造。1991年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外语教育专业博士课程修了,1993年2月,以论文《近代日中语汇交流史》获博士学位。 1991年起在日本大学任教职至今。近期主要学术成果有《文化交渉と言語接触》(编著2021)《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2020)《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严复译词研究》(2019)、《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语言接触与汉语的近代演化》(2019)等沈国威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日词汇比较研究、汉语词汇教学法、中日近代词汇交流史

65CE6

沈国威教授在讲座中指出西学东渐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文化和知识传入中国知识迁移引起了语言活动的质变早期西方传教士到中国后通过翻译西方书籍向中国人传教翻译的方法是由传教士口述西方书籍上的知识内容再由中国知识分子进行记录1807年马礼逊作为新教传教士再次进入中国开始在广州开始传播科学知识马礼逊中西双方的概念加以对应与早期传教士不同这一时期的传教士自主学习汉语鸦片战争后翻译活动受地域因素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850年代的广州翻译传播的内容是基础性的科学知识以博物学医学为主1860年代墨海书馆在上海翻译传播的内容以化学和制造为主1870年代以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出版图书以法律方面为主在马礼逊之后传教士医生合信也对医学术语的创造行了尝试。罗存德Wilhelm Lobscheid华字典》和傅兰雅John Fryer的科技术语对新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学东渐促进了东亚各语言向近代转变。十八世纪中叶前后日本兰学兴起日本学者在兰学的影响下开始翻译西书传播西方科学知识。兰学翻译是日本行的第一次翻译实践,在将西方科学技术知识转变成汉语文章的过程中兰学家们总结出一套译词创造的方法及翻译模式。这一时期耶稣会士创制和翻译的新词以及同时代中国士子的著述传入日本日语所吸收词语的流动方向为中国至日本19世纪后期日本初步完成了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术为主的词汇体系的建构日本的迅速发展使知识流动的方向发生了逆转日本成为了向中国提供新知识的重要途径词语的流动方向为日本至中国

沈国威教授在本次讲座中详尽的讲述了在西学东渐时期中日术语交流的过程以及明治时期日本学者翻译西方书籍,并在兰学的影响下创造新译词的过程。

沈国威教授还对线上师生的提问予以细致的解答

6B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