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欢迎您! 
师大首页 师资队伍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背景:
阅读新闻

聂馥玲

[日期:2019-03-19]

简介

本科,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位;硕士,科技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博士,科学技术史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4年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任教,2007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考取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2010获理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任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晋升为教授;2011年受美国Lee Foundation Research Fellowship资助赴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术访问;2012年赴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术访问;2013年赴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14年被聘任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科技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性别与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科学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史、科技翻译史、科学传播以及科学与性别研究。

讲授课程

1. 本科生:“科学哲学导论”、“科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等通识课。

2. 研究生:“西方科学史”、“西方物理学史”(科技史方向);

3. 研究生:“科学社会学”、“科学传播”(科技哲学方向)等课程。

4. 全校研究生公共政治课(部分)

【主持项目】

1. 西方经典力学在中国的传播(1840-1912)(国家自然基金:11162013),已结题;

2. 晚清科学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11XZS010),已结题;

3. 西方经典力学在晚清的传播与接受(内蒙古自然基金:2011MS0115),已结题。

4. 经典力学在晚清传播与影响——以《重学》为例(校级课题,ZRYB09005),已结题;

【参与项目】

1. 科学实践哲学与地方性知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068)

2. 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850-1949)(国家自然基金:11465014); 3. 中国传统力学知识体系的重构(国家自然基金:11262016);

3. 晚清科学著作翻译方法与理论的实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10BYY014);

4. 中国科协项目:物理学科普著作研究;

5. 蒙元时期科技文化纪年研究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7E046),已结题。

【著作】

西方经典力学在晚清的传入——以《重学》为核心的比较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参与编写《中国妇女蓝皮书》(部分)

【论文】

1.聂馥玲.关于建国前白云鄂博矿的历史研究综述,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2.乌格格,聂馥玲.民国汉译《科学大纲》的科学传播,科普研究,2017年第2期;

3.聂馥玲.日本占领期对白云鄂博铁矿的调查,中国科技史杂志,2016年第4期;

4.聂馥玲.《国民百科》机械条目在中、日的翻译与传播,力学与实践,2016年第6期;

5.孙晓菲,聂馥玲.《地学浅释》增设子目录的方法及来源,中国科技史杂志,2015年第4期;

6.黄麟凯,聂馥玲. 《化学鉴原》增补内容来源考,自然科学史研究,2014年第2期;

7. 聂馥玲. 《时务通考》对晚清传入力学知识的重构,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年第2期;

8. 聂馥玲,郭世荣.晚清西方力学知识体系的译介与传播,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年第2期;

9. 聂馥玲.《重学》的力学术语翻译,中国科技史杂志,2012年第1期;

10. 聂馥玲.《重学》底本考,自然科学史研究,2010年第2期;

11.聂馥玲.晚清力学术语的传承与演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2011年第5期;

12.聂馥玲.晚清《时务通考》对西方力学知识的传播,力学与实践,2012年第1期;

13.聂馥玲.晚清汇编丛书对力学知识的传播,西北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14.聂馥玲,郭世荣.赖尔《地质学原理》的演变与《地学浅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2012年第3期;

15.聂馥玲.从认识布鲁诺看研究生《外国科学史》课程教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2年第5期;

16.聂馥玲. 关于建国前白云鄂博矿的历史研究综述,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17. 任玉凤,聂馥玲.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的本土化尝试,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2009年第6期;

18.聂馥玲.晚清科学译著《重学》传入的经典力学知识及其特征,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2009年,第4期;

19.聂馥玲.金陵版与美华版《重学》比较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2010年第1期;

20.聂馥玲,刘兵. 关于科学文化传播中的居里夫人的形象,《第11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

21.聂馥玲,任玉凤. 从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看科学素养的性别差异,科普研究,2010年第6期;

22.聂馥玲.《算学课艺》的力学问题与京师同文馆数学教育,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2013年第2期;

23.李民芬,聂馥玲.《几何原本》第七卷的汉文翻译研究,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24.冯珊珊,聂馥玲. 永动机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传播,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2014年第4期;

25. 聂馥玲.物理学与性别,《中国女性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6. 聂馥玲.女性的身份认同与自然科学的基础——以物理教学为例,探索与争鸣,2005年6期;

27. 聂馥玲.性别视角下的物理教学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年第4期;

28. 聂馥玲.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3期;

29. 聂馥玲.通识课对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前沿,2007年第3期;

30. 聂馥玲.性别视角下的科学,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31. 聂馥玲.科学大战于性别视角下的科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6期;

32. 聂馥玲.技术的本质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33. 聂馥玲.科学史教学极其传播,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6期;

34. 聂馥玲.中世纪物理学对近代物理学影响——以惯性定律的研究为例,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35.张航,聂馥玲. 《科学大众》(1946—1949年)科学新闻来源及翻译选择策略——以Popular Science为核心,,科普研究,2019年第1期;

36.宁鹏飞,聂馥玲. 交叉学科背景下医学信息学发展特征的文献计量分析——基于计算机科学视角(1980-2017年),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1期;

37.汪涵虚,聂馥玲. 民国时期物理科普图书出版情况初探,科普研究,2018年第5期;

38.聂馥玲. 晚清科学翻译的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9.11;

39.汪涵虚; 聂馥玲. 民国时期物理学家传记研究,科学,2018年第3期;

40.秦晨菲,聂馥玲. 科幻电影,放大的现实——科幻电影进行科学传播的可能性分析,科普研究,2017年第5期;

41.聂馥玲. “物理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学教育中何以实现,科学与社会,2017年第3期;

42.逄硕,聂馥玲.王庸对明代地理图籍的整理考订工作,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43.段海龙,聂馥玲.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8届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科技史杂志,2015年第4期;

44.聂馥玲 蒙古民族植物学发展的历史与未来——以人类学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吴彤等著.科学实践与地方性知识,科学出版社,2017:206-218.

45.聂馥玲.1937-1945年日本对蒙疆地区矿产资源的调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学术交流】

1. 参加在曼彻斯特举办的“第24届世界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大会”(2013,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作报告“Science in Transl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hysical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mid-19th Century”;

2. 参加在美国纽约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科技典籍国际会议”(2014,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cient Chinese Books and Recor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做报告“Dissemination of the Thermal Essence Theory in China”;

3. 参加在巴黎举办的第六届欧洲科学史会议“资源,地方性与全球化的历史: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2015,Sources, Locality and Global Histor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 East Asia),作报告“Transl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ory in Huaxue Jianyuan”;

4. 参加第七届欧洲科学史国际会议(2016,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urope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做报告“The Power in Science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 Case Study on the Translators group;

5. ”参加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一节中国翻译史研讨会,作报告“晚清科技著作的译者群体研究:以苏南(徐寿、华蘅芳)译者群体为例”

6. 参加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翻译史研讨会(2017,Patronage as Shaping Force in 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y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y)”,做报告,“晚清经典力学翻译的赞助人”等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以晚清科技史、翻译史、物理学史等领域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国内学术交流若干次。

学术论文获“第七届青年科学技术史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9)、“自治区妇女儿童研究成果一等奖”(2010)、“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三等奖”(2011、2013)。曾获“内蒙古师范大学优秀女教师”(2009)、“三育人”先进个人(2010)等光荣称号。获得“内蒙古草原英才”的光荣称号。